twitter
rss

‘对与错’、‘好与坏’
定义何在?
是主观?
是个人观点?
太多的主观,
加剧两代间的鸿沟
多一份谅解,
将化解无数的隔阂
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。


三、谅解(understanding

爱因斯旦曾如此说过:谅解也是一种教育”。

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,体谅学生的学习处境,从而走进学生的思维空间,耐心地给于引导,不加入主观性的因素或批评,不大声谴责和挖苦学生的错误。

当我们犯上某个问题或是面对某种困扰时,间中都会有一些原因,这些原因也许是很容易被接受或认同,但是,有些原因却会超越我们的认知范围,这时候的我们,将会渴望一股外来的包容力,希望别人对于我们的错误能够给于适度的谅解,设身处地地为我们着想;这个谅解多数能给我们带来无比的力量;就此,老师的谅解,能有效地培养孩子们对老师的敬爱,更加能和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及健全的人格;很多时候,老师的一言一语,哪怕是一句短短几个字的体谅,也能发挥其力量,得以把学生们的疑惑消失,拉回正规的道路;反之,一句不通情的指责或含带羞辱的话,也足以毁了孩子的一生。

在教育的里程碑上,老师先要了解,甚至谅解一个事实 - 学中会错、错中能学。学习中的孩子,没有一个是不会不犯错的,重要的是,老师是否能在学生犯错之后,了解过程中的根由、谅解闪失,引导孩子,借着这一次的过失的环节里,明白错的根源,并且从这个错误经验中,体会到一些法则,或掌控一些判断事情的真伪,善恶、是非与对错的能力。

谅解是对别人的体谅理解,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,不计较别人的过失,甚至错误的一种态度,尤其在教育行为中谅解孩子的过失尤为重要,往往这样的情景会是一种引导,孩子将来也会以此心态去谅解别人

对于个别偶尔做了错事的孩子,教师不必事无巨细,动辄批评,取而代之的是小心处理、不带有伤害对方感受的途径加以接受、引导、讲解,这种宽容方式不止有助于尊重学生的自尊心,多数时候孩子也乐得接受。

谅解孩子也包含着教师对孩子的爱,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,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的行为思想多使用理解和宽容。

如果我们有意达成谅解的心态,首先,我们必须平和我们心中的一股戾气,不因孩子的闪失而触怒肝火;在这里,想强调一句话:做错事的小孩,不是坏小孩。通过我们慈心的探讨,去感应孩子们不知所以然的想法,并且让孩子学会以老师对他们谅解的态度,去谅解别人的处境,并能从中培养理解及尊重他人。相反的,在实际教学中,有些老师们会借着孩子犯错的时机,挂着诸如“你这样是错的”、“你不应该这样。。。”、“你应该那样。。。”等等的话,跌入了说教式的陷阱里,让孩子升起抗拒听教的心态而其学习的效果,失去了自主性学习的机会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